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,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

这个冬天,东北的旅游业热度经久不衰。南北差异的新鲜感,闹出了不少笑话。也让不少人觉得,原来南方人和北方人,真的相差很多。

本来以为这个感受最明显的,是各地的商家。却不成想,医生们的反应,却异常激烈。一名医生直言,给南方小土豆看完病,想去南方打工,给东北人看病,太难了!

东北医生调侃要加工资:看了小土豆后,才知道东北人病人多难伺候

一名沈阳医大的医生表示,东北的医生,真的需要多加工资,才能上班。以前不觉得,自从最近接诊了很多南方小土豆之后,真的觉得不一样。

对于这个不同,医生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,他说区别是这样的:

南方人:医生,我早晨不小心后脑撞到了门,现在偶尔有一点钝痛,你看是不是需要拍个x线?

东北人:大夫嗷,我早晨没理乎儿,脑瓜子干门框上了,现在不离儿滴,后脑海闷呼的疼,用拍片不?

写过病例的医生就清楚了,南方人看病,说什么写什么就可以了。东北人看病,还要先翻译一遍。

医生说,这个就相当于学习了两遍教材。说上说的钝痛,牵拉痛,隐痛,灼烧痛,都是白学的,东北对于疼痛,有属于自己的理解:闷了乎的疼,吊吊的疼,丝丝拉拉的疼,火次撩的疼。

不仅如此,对于解剖结构,也要重新认识,因为他们有这些词:后脑勺子,肩膀头子,胳膊肘子,肋吧扇子,胯骨肘子,大腿里子。

医生说,很多话,年轻人其实是不知道的。他刚上班的时候,就以为老人说的胯骨肘子,是盆骨,被教育了之后才知道,是股骨头。

南方小土豆对于自己病情的描述,和以学生们在学校时候学习的差不多,可以直接应用。东北还要重新整改一下语言系统,才能用。

也难怪医生说,想要加工资了,确实比较不容易。且这样的事情,还不是偶尔发生,有网友表示,自己也遇见过这样的。

有大娘形容自己难受,会说好像让人撵了二里地。头疼,会说自己好像被咣的散黄了。知道东北人有骨子里的幽默,但这个幽默,让医生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
张雪峰劝医学生的话,没有错

看了医生的吐槽,忽然理解了,张雪峰对于医学生的劝告,是没有错的。张雪峰说,学医没有必要固定在哪一所学校,除非特别高端。

正常分数的学生,就选择自己本省的医学院就读,未来工作就会比较顺利。看来,这里面不仅仅有老师,和学校的关系,还有病人的关系。

医学生服务的对象,大多数是当地的老百姓。老百姓的生活习惯,说话的方式,行为表现等等,本地人会比较熟悉。

就好像云南的医生,治疗食物中毒有一手,东北的骨科医生很厉害。都是有地域性特点的,学生毕业后,能够更快,更好地适应本地的工作。

如果学生是南方人,来东北学习,工作。可能对于东北人独特的语言系统,和形容方式,还要适应很久,才能够习惯。

笔者寄语:

医学生确实不容易,学完书本上的内容,还要了解当地的习惯。远离家乡工作的医学生,会更辛苦。

所以同学们,如果没有特殊的需求,还是留在自己当地工作,会比较方便。工作很忙,也更能得到家里人的帮助和照顾,也能有精力,照顾家里人,也了解当地的百姓,得心应手。

今日话题:你对这件事怎么看?

(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)
内容分享:
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,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
Top